日韩在线视频二区_偷拍视屏一区_亚洲精品中文在线_欧美二区观看

濟南生物多樣性“家譜”不斷豐富 陸生野生動物394種,認定古樹名木4532株
2025-05-23 11:14
2025 05/23 11:14
來源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

濟南生物多樣性“家譜”不斷豐富 陸生野生動物394種,認定古樹名木4532株

  濟南翱翔猛禽救助中心放飛的白尾鷂 市民代表鐘福生 攝

  5月22日上午,“萬物共生,和美永續——濟南市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柳埠文旅驛站舉行。

  “萬物共生,和美永續”是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本次活動以成果發布、互動體驗和戶外放生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濟南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生物種類“家底”更厚

  作為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的城市,濟南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近年來,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濟南市野生動植物多樣性不斷豐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畢泗柏介紹,目前,全市擁有陸生野生動物共394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68種,省重點保護動物50種,野生林木種質資源50種,栽培樹種(品種)資源478種,木本植物標本528種。

  千佛山-龍洞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調查結果顯示,共記錄到各類物種2051種,昆蟲山東新記錄種28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5種,珍稀瀕危植物8種,調查發現1類大型真菌新種小孢突孔菌,并已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

  新記錄物種和珍稀瀕危物種頻繁現身,表明近年來濟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為各類物種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科技監測“范兒”更足

  活動現場,來自濟南本地企業生產的“機器狗”的登臺不僅展現了濟南的科技“硬實力”,更是讓現場觀眾親身體驗到了生物多樣性監測的科技“范兒”。

  只見它背部“駝著”一臺便攜式激光雷達監測設備,化身為一位“不寢不食”的新員工,來到南部山區執行新任務——森林樣地監測。這名新員工,可秉承環保鐵軍一貫作風,不怕臟不怕累,不怕日曬不怕雨淋,任務設定,立即執行。

  “經過多次磨合完善,它將比我們人測得數據更迅速,統計信息更全面。”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蘇波介紹,未來,濟南將探索“人機協同”,共同驅動生物多樣性監測向精準化、智能化、高效化邁進。

  “共生故事”更多樣

  活動期間,6位市民獲頒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員。他們中有環保老兵鐘福生,退休后拿起相機,走進大自然的懷抱,用11年的時間拍生態環境的變化;市民高飛,世界自然基金會注冊講師,創辦了一個農場,以自然課堂為載體,引導青少年愛護自然,每年組織活動近百場,影響數萬人;猛禽救助中心負責人胡海磊,從小就喜歡動物,工作后創辦了一家以傷病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為主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機構,10年內共收救各類傷病野生動物2260只……

  “位于萊蕪區的華山國有林場,村民以種植核桃、板栗、花生等作物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因為在當地,野兔、松鼠等嚙齒類動物少有天敵,加之食物資源豐富,它們在野外種群數量迅速增長,一度造成村民的經濟作物近乎絕產。我們受邀在林場放歸救助成功的傷愈猛禽,兩年間有近50只的猛禽在這里回歸大自然,通過動物天敵對食物鏈的控制,嚙齒類動物數量減少,村民的經濟收入開始增加,我們也在他們的笑容里找到了我們工作的價值所在。”活動現場,胡海磊分享了他的救助故事。

  6位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員來自不同的行業,他們都以自己喜愛并擅長的方式推動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詮釋了濟南“保護者多樣性”的生態合力。

  “共生實踐”更直觀

  無論是室外活動的放生環節,還是室內展覽區域的十大樹王“克隆苗”,均彰顯了“萬物共生”主題的生動實踐。

  活動期間,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將傷愈康復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尾鷂和雕鸮放飛山林。兩只鳥兒振翅翱翔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也能領悟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

  同時,幾棵盆栽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可別小瞧這幾棵貌不驚人的樹苗,它們是十大樹王的克隆兄弟,通過扦插、嫁接等手段延續了古樹的長壽、抗性等優秀基因。”市園林和林業科學研究院專業技術人員周慧給大家進行科普。

  據介紹,目前,全市認定古樹名木4532株,其中樹齡500年以上一級保護古樹和名木80株,樹齡300年至499年二級保護古樹435株。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趙璐)

責任編輯:劉大帥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