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微暖,清風穿流而過,吹拂游人面龐。近年來,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不斷改造升級,為市民游客提供全新、沉浸式的文旅體驗。
濟南古城保護和發展中心以提升組織力為牽引,以創建“五星級支部”為抓手,著力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全面提質增效,為推動中心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百花洲改造升級
實現文化和業態融合發展
2024年4月18日,全新裝修升級的百花洲園區正式開門納客。賞文創、嘗美食、品曲藝……試營業首日,現場游人如織,人頭攢動。一座座古色古香、文化多元的院落,正敞開大門,迎五湖四海賓朋。
“作為在濟南生活了近30年的本地人,看到升級后的百花洲很感慨?!笔忻駥O女士表示,如今的百花洲濟南元素豐富,吸引游客的同時又展現了獨特的濟南人文,讓游客更了解這座城。
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主要是由護城河圍合區域,總面積3.2平方公里,包含將軍廟和百花洲—芙蓉街兩處歷史文化街區。片區及周邊還有大明湖、趵突泉、五龍潭、黑虎泉四大景區,72名泉共有40處,省市級文保建筑55處,是最能展現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特色風貌的重要區域,也是“泉·城”文化景觀申遺的核心承載地。
作為全區“一軸”發展的西部龍頭,“三區”建設的重要戰場,“多園”打造的集中承載,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既體現著濟南的厚重歷史,更孕育著嶄新的發展希望。
據了解,在此次園區改造升級中,重點打造了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白雪樓——百花戲樓公共美學空間、大賓第——濟南百花洲民俗博物館三大主要公益場館,供游人探訪并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彰顯泉城氣派,呈現齊風魯韻。
此外,園區打造“兩街四院落”布局,引入思敏街——非遺工坊街區、后宰門街——文旅休閑街區、精品書店、百花潮飲、百花文創、百花市集等主力業態,形成全域百花雅市。目前園區共招引各類業戶22家,市集設立攤位40個,院落內業戶涵蓋了非遺、文創、泉飲、書店、曲藝、民俗等6個品類。
通過文化和業態融合發展,用文化升華業態的高度、用業態拓展文化的廣度,園區形成了“青年人眼中很時尚、中老年人眼中很懷舊、外國人眼中很中國、中國人眼中很濟南 ”的獨具泉城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閑街區。據了解,“五一”期間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入園人數達到近10萬人,非遺漆扇、把子肉冰激凌迅速成為網紅爆款。
高標準推動泉城路提升
再現金街昔日風采
在與古城實現聯動發展上,積極做好古城與商街的串聯,逐步打通西更道、鞭指巷等重要節點,實現古城片區與泉城金街的空間互通、人流互動、業態互融。按照“產業策劃”+“街區更新”同步推進的方式,街區全面做好泉城路、縣西巷、舜井街商圈的更新提升。
在街區形象上,著力推動泉城路道路改造,進一步優化交通組織形式,加快重要節點地塊的重新利用步伐,提升城市家具品質,促進街區面貌更新迭代。據了解,目前完成了泉城路智慧商圈總體規劃、逐步搭建完善智慧平臺建設、積極進行多方數據對接、積極拓展消費場景創新等工作。在智慧商圈建設推進過程中,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各類數據資源實時更新、全面歸集,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最終滿足各方多元需求,促進商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抓住泉城路商圈獲評全國首批示范智慧商圈的有利契機,加大智慧商圈建設力度,推動傳統商圈智慧化發展,打造沉浸體驗式消費新場景,提升商圈場景數字化、服務精準化、管理智能化水平。智慧商圈建設需要長期投入、不斷迭代。濟南古城正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創新運營模式,逐步引入社會資本投資,與建設同步研究市場化運營和商圈盈利途徑,以商業盈利反哺商圈運營建設管理,實現商圈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
下一步,濟南古城將按照泉城路智慧商圈建設總體規劃,抓落實、促執行、謀創新,在優先保障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的同時,不斷創新推進機制,把泉城路智慧商圈品牌做“實”、把智能化服務做“優”、把數字化治理做“強”,打造數字濟南建設亮點應用場景。
著力打造精品化的街區形象、便利化的消費場景、智慧化的管理應用,使泉城金街涅槃重生,努力在濟南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當好標桿、走在前列。
古城蝶變煥新意
帶動古城大片區產業發展
2022年,歷下區委、區政府以對歷下發展高度負責的擔當精神和工作魄力,啟動實施了古城更新項目,并推動保護提升工作上升為全市戰略。兩年來,在歷下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直有關部門和屬地街道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片區征收工作基本完成,規劃策劃順利落位,作為2024年度全區唯一的省級重大項目,目前已到了逐步起勢、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
高品質加快首開區建設,再展古城歷史風貌。緊緊圍繞泮壁街—后宰門—西更道十一開街重要節點,重點打造和提升王府池子、起鳳橋等節點6處,加快推進高升店、庠門里等21處院落完成改造并對外開放。
瞄準制約發展的最大短板和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此次改造提升加快基礎設施改造步伐,分批次對壽佛樓街、小興隆街等30條街巷進行全面改造,完善水、電、氣、污等5大類配套管線,著力提升片區承載能力,精心打造融泉城建筑風貌、泉水特色和歷史文化于一體的集中展示區。同時發揮項目自身優勢,加強與國家部委溝通對接,推動項目成功申報國家級文化傳承“專精特新”項目,落實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為項目實施添磚加瓦。
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保護提升工作歷來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記者了解到,今年共辦理答復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共32件,涉及濟南古城統籌發展、文旅商融合、非遺傳承、文物保護、更新提升、交通系統、營商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對古城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用腳步丈量古城,用服務凝聚民心。古城保護中心今年以來共辦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319件,實現答復率和滿意率均100%。
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深化雙報到 為民辦實事
“古城”既是地理位置上的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也是重點推進保護提升工作的主攻對象,中共古城保護和發展中心支部遵循“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保護和利用并重,整體規劃、分步分片實施的原則”,不斷提升片區文旅商融合發展,增強居民和游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記者了解到,為嚴格落實區直機關工委《關于在區直機關深化拓展“雙報到”工作的實施方案》部署,圍繞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中共古城保護和發展中心支部結合歷下區創新志愿服務組織合作化建設,以服務社區、服務居民、共謀發展、共促和諧、居民滿意為目標,著力構建中心、社區和在職黨員共同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服務體系,為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凝聚強大正能量。
從黨建進社區、志愿服務進社區、政策春風進社區三個方面,中共古城保護和發展中心支部共建“深化雙報到 為民辦實事”黨組織。
發揮中心組織優勢和業務職能,講政策、宣業務,爭當政策宣傳先鋒,促進社區文明發展,進一步落實全區“項目深化年”“招商服務年”部署要求,持續推動在職黨員“進網入格”參與基層治理,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展現古城保護和發展中心“雙報到”工作實效。
新的藍圖已經繪就,濟南古城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濟南古城有決心也有信心,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向前、再創佳績,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